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16期 2014/11/1 出刊/ 半月刊

 

 

做粄手藝流失 二崙來惠社區開班教授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李新隆 雲林二崙】

 

早期的農業社會,只要遇到民俗節慶,家家戶戶都會做粄,用來祭拜神明或饋贈親友,而現代人因生活忙碌,加上做粄的技術逐漸流失,許多人乾脆直接到市場買現成的食用,不過最近食安問題嚴重,讓人對外食也產生了疑慮,為此雲林縣二崙鄉的來惠社區,特別請長輩教導年輕人自己做粄,也藉此傳承客家米食文化。 

看別人做粄很簡單,換成自己來做才知道,原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還好有長輩在一旁指導,要不然做到明天也做不好。 

民眾 廖小姐:「我們家年節都自己在外面買粄,今天特地來學做粄,希望能把做粄的技術學起來,以後就不用到外面買粄。」 

社區志工 羅女士:「過年要做粄,還有清明掃墓,還有重陽也要蒸蘿蔔糕。」 

在台灣,需要用粄來祭祀神明的民俗節慶相當多,就連生小孩也要製作新丁粄,只是時代變遷,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會做粄,為了傳承米食文化,二崙鄉來惠社區舉辦「幸福快樂客庄行」,教民眾做傳統的客家粄。 

來惠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賴十全:「過去鄉下都有做包仔粄,現在都失傳,人口愈來愈少,就希望讓年輕人,體驗做包仔粄的技術,看要怎麼做然後傳承下去。」 

這幾十年來,台灣經濟快速發展,外國飲食文化也大量入侵台灣,不僅改變了國人的飲食習慣,也讓本土的米食文化逐漸消失,因此主辦單位希望藉由這次的做粄活動,讓大家重新體驗,並且回味台灣傳統的古早味。  (2014-10-07)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邱宜軒、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黃聖雅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王本奕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