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25期 2015/03/15 出刊/ 半月刊

 

 

客家教育文化研習營心得(范睿慈)

【文/范睿慈(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學生)】

 

走進三義木雕博物館,寬廣的空間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木雕藝術品,又依據作品的主題或類型來分類。解說員告訴我們,三義雕刻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地方,是師傅擅於「因材施雕」,常依據木材原型施以巧手神技,發想各式創意後,將許多難以利用的奇根怪枝化腐朽為神奇,賦予嶄新的一面,將人工巧手與大自然奧秘的生命力結合,就是三義木雕老街最好的寫照。而在參觀中我也看見了傳統木雕與現代木雕的差異,不論是在技術、主題、或者風格上都有很大的差異。而這次我特別喜歡博物館裡面正在舉辦的一場主題式特展,透過抽象或形象的木雕來呈現很多有趣的主題。
雖然對於木雕藝術我的涉略很淺,也不懂得該如何欣賞一個厲害的作品,但這次參觀過木雕博物館後真的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發揚與推廣藝術。或許木雕藝術的銷路一直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我認為木雕藝術或許可以慢慢轉型成為更加親民的藝術,比如說讓民眾也可以嘗試的DIY體驗,或者比較小型的木雕文創紀念品,我相信這些轉變會讓民眾對於木雕藝術更有親切感,也更能夠深刻體會到台灣深根的藝術靈魂,而這樣的文創轉型一方面也是讓木雕藝術家有更好的資金募集方式,讓台灣的藝術家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創作空間,而不再是過去「藝術家等著餓死」的窘狀與刻板印象。畢竟,好的文化就值得被傳承下去。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4客家文化教育研習營結案報告」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邱宜軒、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黃聖雅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王本奕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