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54期 2016/06/01 出刊/ 半月刊

 

 

台灣大埔客的催生者 ~徐登志老師的民間文學採錄

【徐登志口述∕李秀鳳整理∕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碩士班研一生】

 

A

因父親在台中工作的關係,所以我從小先學會的母語是閩南語。當時聽左鄰右舍的小孩唱唸童謠,是講一個苦命的寡婦,小孩的職業都不好,依稀記得有兩句是:大个(e)跌落海,細个撿豬賽(屎)。
   
    我就是這樣學會閩南語,每天跟這群孩子說說唱唱。後來從事民間文學的採錄,才知童謠是最純真、最寶貴的民間文學,它不僅保存歌詞押韻的美,也反映當時的生活情況,現在的人哪能想像「撿豬屎」竟是一種職業,因為那時的豬、牛都是放牧,所以豬屎、牛屎曬乾可當燃料。

    五歲時,全家大小搬回東勢老家定居。堂兄弟姊妹知道我聽不懂客語,經常「整治」〔zhang31 chi53〕我。像他們要我去喊阿公:「㘔〔sai33〕飯喔!」阿公聽了不高興但沒打我,倒是被媽媽打了一頓,我怎知這是無禮的話呢!不過,可能是先學會粗俗、罵人的話,對我刺激較大,沒多久,我的客語就講得很溜。

    我對語言很敏感、有興趣,可以追溯到十五歲時在校住宿舍。那時,室友有來自三義、銅鑼等地,煮飯的歐巴桑是閩南人,大家相處鬧了不少笑話。像閩南人煮飯喜歡放糖,我們客家人吃不習慣。有一天,銅鑼來的室友跟我訴苦:「烏肉〔vu24 ngiug2〕煎卵又放糖,恁壞食。」蛤!怎會有烏肉?那是什麼肉呀?原來歐巴桑的「歐巴」用閩南語發音成〔o bah〕,就是客語的「烏肉」。

    各種語言的發音真是太好玩了。比如:你「个」〔gai33〕,四縣用〔ge55〕;我們講「客」〔kag21〕,你們講〔hag2〕,我們是被「嚇」到才用〔hag21〕;有一個「廟」〔miau53〕公養了一隻公「貓」〔ngiau53〕,廟和貓如果用四縣發音都是〔meu55〕,不知到底是誰養誰?

    民國82年,我當國小老師,薪水才七百四,加上我先生也在國小任教,合起來不到一千五的薪水,比不上一個送信的郵差(兩千二)。五個孩子相繼出世,食指浩繁,生活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全家平日甚少到外出遊。

有一天,看到國語日報刊登「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舉辦民間文學採錄研習營,地點在豐原高爾夫球場的興農山莊,四天三夜全免費,還可享用游泳池」。這麼好康的事情,不去未免可惜,我遊說另一個同事一起參加。

    就在那時認識了清大的胡萬川教授。胡教授長得很草根,講話很台客,動作很敏捷,經常穿一身西裝,斜背一個背帶很長的大皮包。後來因緣際會又聽了胡教授幾次課,我們跟他熟了會跟他開玩笑:教授今天「㧡細米籮」要去哪兒?(西裝的日語se bi ro,好似客語的細米籮)

    那天的研習營,胡教授講授何謂民間文學,他講話像機關槍,很快也很有趣,講到嘴角都是口涎〔heu31 lan33〕,就是形容他這種口才很好的人。像四句聯、講古、說笑、童謠,信手捻來都非常悅耳,也很有意境。當時我心想:「這些東西我們也很多,只是他們的是閩南語,我們的是客語而已呀!」發給我們一本「石岡民間文學集」,我看了就很氣憤,怎麼石岡是最小的鎮,竟有自己的文學集,我們東勢那麼大,卻啥都沒有。

    除了憤怒,我也很焦急,閩南人說我們是客家人,客家人卻認為我們講的不是客家話,從小說到大的語言竟不被承認,覺得無偎〔va31〕無凴〔ben53〕,不能選邊站,令我感到很困擾也很痛苦。

    於是回到學校,我去找鎮長設法,鎮長懶得理我,小學老師是很沒有份量的。我不氣餒,又去找校長幫忙。當年我任教的東勢國小學生有兩千多人,校長很夠力,與鎮長交情又好,立刻拿到五萬元的鉅額補助,買了十台錄音機準備採錄民間文學。結果,十台錄音機出去,只有兩台錄了東西回來,再催,只要回另兩台錄音機,其他六台不知去向,我又能如何?

    不過,別小看只有兩台錄音機發揮功能,只要有心,一台錄音機也能收穫滿滿。像我的母親,就是第一個被我採錄的對象,她老人家記性好、耳朵很靈,精通國、台、客、日四種語言,不管哪種語言,她模仿起來都唯妙唯肖,光是她講古、笑科、山歌、唸童謠、往語的內容,我就錄滿兩卷六十分鐘的錄音帶。

    接下來,要怎樣找到更多的採錄對象?我把腦筋動到學生的家長身上。在課堂上,用客語講故事給小朋友聽、教唱童謠,要他們回去說唱給阿公、阿婆及父母聽,若家裡有人會說能唱的,就可以加分。小朋友的反應可熱烈了,一下子,我的口袋名單一大串,可以進行家庭訪問。

    家庭訪問的過程中,趣事一籮筐。像明明是要探訪阿公,到了學生家,阿公看到我竟「遽遽瀉走」,原來他聽說我的名字,以為我是男的,面對女老師,很多話他「敗勢講」。換阿婆出來接待,我先跟她三八一下,講一個有點黃又不太黃的笑話
,阿婆聽了大笑說:「這個也可以講?」彼此零距離後,阿婆掏心掏肺、打開話匣子,比阿公還會講。

    我是一個鹹菜型的人,跟什麼人都合得來,到哪兒都不會搶人家的光彩,態度很低調,讓對方感受相同的磁場,若能表現出一點草根性,採錄工作更能得心應手。

    不要以為古人很古板,其實他們相當活潑而且幽默,因為沒有物質生活,所以完全靠語言想像,來打發生活和精神的苦悶。絕大部分被採錄者,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者,他們說的、唱的,都是靠口耳相傳得來,不太可能出錯,因為他們幾乎都不識字,沒有寫字的概念,幾十年來,這些東西一直原汁原味存在他們的腦海裡。

    採錄一大堆民間文學的瑰寶,我用國語、注音、英文及略懂的一些日語標示它們,結果除了我之外沒人看得懂。清華大學物理系工讀生金其河是美濃人,他好心協助標音,我聽了告訴他:「發音很多不對」,金先生不以為然地回我:「怎麼會錯?我是照著字典的標音。」原來那時已有客語字典,不過是四縣腔的,不是我們東勢的。我急得不得了,辛苦採錄的家鄉語言雖可出版,不過被標示的全不對味。

    還好新竹師院語教系董忠司教授適時出面解圍,他編撰「東勢客家語音系略述及其音標方案」拯救了我們,「好得有佢」呀!

胡萬川教授也找人幫忙記音,但是找不到勝任者,只好訓練我們幾個臭皮匠上陣:除了我跟先生蘇永松主任外,還有張瑞玲、劉玉蕉老師組成「四人幫」,密集受訓學習記音。那時最困擾我的就是送不送氣(要不要加h)的問題,還好熟能生巧,不久後,就能精確記下家鄉的語音了。

    採錄民間文學真的是「好搞又生趣」的事,我是活到老學到老,像往語(過往的智慧語言)的「往」發音〔gong33〕,我以前以為是「江」,直覺認為往語就是江湖上的話,經楊政男老師的提點,才知〔gong33〕是「往」的古音保留至今。

    另外,像有一次我跟老人會出去玩,一個八十歲的阿婆說她的孫子「目濫〔lam113〕鼻串」,我一聽整個眼睛亮起來,因為以前從沒聽人說過。這個阿婆的父親是劉漢醫,他們家說話比較文雅,問「今天排便了嗎?」他們家會說:「今天有行通無?」我細問「目濫鼻串」的意思,原來是指「涕淚縱橫」。這時,馬上有「目濫鼻串」的卡通片在我腦海播映,多麼的生動有趣。

    如果年輕人對民間文學的採錄有興趣,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要劍及履及立刻放手去做,因為能講民間文學的地方耆老越來越少了。

編者按:徐登志老師二十餘年來,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專家、學者們一起研究,為在台灣唯一使用來自廣東省大埔縣高陂鎮大埔音的台中縣東勢地區客語正名為大埔音,致使在臺灣得以和四縣、海陸、饒平、詔安等腔平起平坐,統稱為四海大平安,徐老師可謂功不可沒,她對客家文化研究的貢獻,曾獲客委會頒發傑出成就獎。
徐老師以東勢老地名「寮下」成立工作室,現職為台中市寮下文化學會理事長,著作豐富,積極提攜後進,至今仍為大浦腔的傳承努力不懈。
4/12,徐老師應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之邀,演講「民間文學採錄的經驗談」,以上所述,即是彙整徐老師講述的內容。
上圖徐登志老師,在今年1/3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在職專班及客家語文碩士班到東勢田調時擔任發音人的可愛神情。


※有沒聽過「巧婦常伴拙夫眠」?這個故事就是在講一個很精靈的細妹仔,嫁給一個憨憨的耕田人為妻。洞房花燭夜,新娘對新郎說:「我做詩對讓你對,你對到了才能上眠床
,否則就要睡在板凳上。」新郎只能隨她的意。新娘開口:
涯姆降(giung53)涯一枝花,
自從毋識分人摸,
暗夜你係摸到涯,
涯轉去投涯爸。
新郎左思右想,突然靈光乍現,想到新娘說的阿爸,於是接口說:
涯爸降涯一支槍,
從來毋識上戰場,
今暗晡去上戰場,
涯一槍鼓透眠床枋〔biong33〕。
這時,聽到床板下有人大喊:「慢且!我先出去。」爬出來的原來是新郎的老弟,自以為聰明,趴在床板下偷聽,怕老哥什麼都不懂,他可適時指點一下。

徐登志老師講古—聲檔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揚義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