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64期 2016/11/1 出刊/ 半月刊

 

 

參加「世界青年客家文化研習營」感言

【文圖∕邱妍毓∕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一生】

 

26012

在大學即將畢業前夕,我還在煩惱即將進入客語研究所,卻沒機會接觸不同地區的客家文化,想要尋找機會多認識,正好逛到客委會網站,看到一篇標題寫著中央大學客院舉辦的暑期「世界青年客家文化研習營」,行程不但遍布台灣各地客家庄,還可以認識遠道而來的國外朋友,就立刻報名了。

到了集合當天,一路舟車勞頓的從南部家鄉進了中大校園,確實看到很多外國人,而且還是泰國、印尼、印度、新加坡和美國、加拿大的朋友。其中有幾位華僑是少數幾個會講客家話的,大部分的人都是中文很好,要不然就英文很溜。和他們簡單認識、用點body language相互溝通之後,得知絕大部分的人,除了想了解台灣的客家語言、文化、美食之外,更想透過這次機會來到台灣看看、多認識台灣。這次的旅程安排很豐富,雖然同行的學長,不時給我們打強心針怕我們會無聊,但其實我覺得收穫頗多。

旅程從客家人口最多的桃園開始,接著一路南下竹苗,到各個有名的大學客家相關系所上課。首先在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接觸戲劇課程,有專業的學姊介紹客家戲曲,並親自指導大家姿勢和動作的變化,把我們這些非專業的學生們訓練的紮紮實實,以致那些轉頭扭腰的舞台動作,到現在還深深刻印在我腦海中!

在交通大學是我體驗最驚豔的課程,因為我們是到錄影棚內看他們操作攝影機、主控室等,見識到新聞媒體的運作方式,非常的新鮮。

聯合大學的客家文化課,則是讓我對客家的政策問題,有更多的認識和思考,政府如果要協助發揚一個族群,勢必要找到一個共同的特徵代表這個族群,以發展相關的推廣活動,然而台灣客家的生活環境又有很多不同之處,北中南的客家居民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更顯得最初政府為弱勢族群在推廣文化上的困難。

再往南邊,最遠就到了台灣最南端的美濃和六推客家庄,親切的田園風景和熟悉的聲音,在小屋裡自製的小紙傘繪出這幾天的心情,不遠處客家八音隱隱約約地在天井迴盪。除了台灣的西部外,當然不能錯過美麗的後山,在鳳林、牛犁社區等地,導覽老師為我們詳細介紹當時先民翻過山脈抵達東部的艱辛歷程。

一路上我們品嘗最道地的台灣味、客家菜,一連十幾天,我們的味蕾已經牢牢地記住客家菜的特徵—鹹與油。但即使在台灣吃過無數遍的我,仍對這些家鄉味感到回味無窮。大家也會聊聊自己國家美食口味有什麼不同,有時也聊彼此的語言。

偶爾,學員們會用自己家鄉的客家話溝通,好奇彼此的客語用字,有哪些念法是不一樣的,我們會把它拿出來討論。各國客家腔調雖有不同,但基本能聊天,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其實我們此次學到更多的反而是彼此的語言,因為這次泰國來的人數最多,所以每個人多少都會說一點、聽得懂一些泰文,英文也進步了不少。

直到營隊接近尾聲,最令人感動的畫面,是印尼和泰國的朋友們,竟細心準備禮物給整個旅程中最辛苦的司機和導遊,並致上最深感謝的心,感激導遊細心的照顧,語氣中帶著不捨。

最後一晚,我們歡跳著舞,以愉悅的心情和彼此擁抱,這幾天的歡聚就要宣告到此結束,大家歸國的班機時間不同,沒來得及一一道別,但我們心中留下的,是彼此在一起時最美好的時光。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