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65期 2016/11/15 出刊/ 半月刊

 

 

馬來西亞田野調查

【文∕劉宛亭∕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三年級】

 

26012

【圖∕石山腳壽仙岩觀音廟∕臺灣聯合大學系統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26012

【圖∕石山腳錫礦湖∕臺灣聯合大學系統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今年的暑假我跟著臺灣聯合大學系統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到馬來西亞進行為期二十一天的服務,在這二十一天中,我們分為三個階段的實作,其中第二階段的實作為到當地進行田野調查並製作文化地圖,田野調查的過程中,我們與拉曼大學的同學們合作,進一步接觸與訪問在地者,接下來就要與大家分享我們在田野調查中的過程與收穫。

我們進行田野調查的地點為馬來西亞霹靂州的石山腳新村,它是一個華人新村,大部分的村民都會華語中基礎的日常用語,因此平常溝通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其實村民們更熟悉的語言是廣東話,因此在訪問的過程中,有時候需要拉曼大學的同學們陪我們一同前往並進行翻譯。第二階段的文化地圖實作關於田野調查的部分我們共分為四個小組,分別是景點組、歷史組、宗教習俗組與食物組。

大約在1950年代,馬來西亞的英國殖民政府為了應對當時的砂拉越共產黨,採取集中華人以方便控管的政策,因此在馬來西亞各地形成了一個個集中地,之後慢慢演變為現在的華人新村。馬來西亞的華人新村在現今普遍面對了同樣的問題—人口老化,年輕的世代因為工作、學業而離開的新村,最後在都市定居,偶爾、甚至不再返回故鄉。因此我們在石山腳進行為期二十一天的志工計畫,透過我們所製作的文化地圖,讓石山腳新村的年輕世代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他們的家鄉,期待能為新村老化這樣的困境找到一個出口。

石山腳新村的發展已有百餘年的歷史,隨著錫礦開採的興起,當地逐漸成為熱鬧繁榮的村落,妓院、鴉片館、理髮店、雜貨店等商家都有,人口大量聚集,繁華一時。但在馬來亞戰役時期,村莊受到日軍戰火波及,導致大量人口外移,村莊規模縮減。然而,目前石山腳還是有許多值得一提的景點與其特色與故事。我在這個階段的實作所負責的組別為景點組,以下要和大家介紹關於石山腳新村的其中兩個景點特色—觀音廟與錫礦湖。

石山腳有一間超過140年歷史的觀音廟,叫做壽仙岩觀音廟,從它的年代推斷可知這裡的發展是較金寶及怡寶其他地區更早的。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有觀音誕的節慶活動。這間觀音廟最靈驗的是姻緣,很多香客都是為求姻緣而來,從一些傳說也可知道這間廟促成了非常多的佳偶,也不時有情侶到此來感謝姻緣樹。門前兩棵大榕樹就是村民所稱的觀音樹,這兩棵榕樹像一對情侶,一雄一雌,左邊是雌榕,右邊是雄榕,相距甚近且日夜相守,所以也被稱作是愛情樹。從兩棵榕樹上閃閃發亮的光碟片,我們可以發現這裡求姻緣的方式非常特別,首先須到廟裡拜過花粉夫人、月老娘娘,再去拿片姻緣碟,寫上姓名、年齡、電話、地址,在姻緣樹下祈求,最後綁上紅線並將它拋上觀音樹,以祈求愛情的到來。而之所以會使用光碟片因透過陽光的照射,光碟會反射光輝,射向天空,就像將心願上達天庭,通傳月老。

石山腳在約一百年前即有錫礦業的發展,因為錫不易氧化且多用於商業用途,因此錫價漸漲,用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因此當時許多人以錫礦業為生,那時也是石山腳最繁榮的時期。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攻打南洋等因素,加上錫礦漸漸被開採完,石山腳的經濟漸漸沒落,人口也逐漸外移。隨著錫礦產業沒落,這些礦坑多被當地居民改建為魚塘或是湖,魚塘的養殖漁業成為居民類以維生的產業,也有少部分用來養鴨。目前大大小小的錫礦湖加起來接近一百個。石山腳部分的錫礦湖依偎著石山的景色形成美麗的湖光山色,更使得這些湖成為這裡最美麗的自然風景。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