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66期 2016/12/1 出刊/ 半月刊

 

 

客家學院與拉曼大學的文化交流

【文圖∕劉宛亭∕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三年級】

 

26012

客家學院與拉曼大學座談會後師生合影。

26012

臺灣聯合大學系統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與石山腳村民合照。

10/11國立交通大學的羅烈師老師和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的黄文斌老師,帶領一群學生參訪客家學院,我因為今年暑假有參與臺灣聯合大學系統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因此也有機會參與這場盛會。

座談會一開始,系主任陳秀琪向大家介紹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的創立起源、組織架構與發展規模;緊接著,守誠老師介紹客家飲食文化特色;然後,菊芳老師講述客家民間文學的起源、種類與發展。最後,老師與同學們進行學術探討與有關客家的文化交流,座談會結束後,拉曼大學的師生們還參觀客院。

再次見到拉曼大學的黃老師倍感親切,那天與拉曼大學的同學聊天時,讓我回想起暑假在馬來西亞石山腳新村的生活點滴。

當時我們到馬來西亞後,有三階段的實做。第一階段是為期三天的國小營隊,第一天是破冰和闖關遊戲的活動,化解彼此的陌生感。進一步相處之後,還交換馬來西亞和台灣景點及文化差異的看法。

第二天是科普實驗活動,小朋友們自製空氣砲、玉米粉的非牛頓流體實驗、紙疊高比賽還有玩吹泡泡,小朋友們都玩得不亦樂乎。

第三天則是美食交流。希望短短的三天,我們有帶給石山腳新村新民華小的小朋友開心的回憶。

第二階段實做的重頭戲,則是在村里進行田野調查,分為食物、景點、歷史與宗教習俗四組,製作文化地圖。我負責的組別是景點組,在田野調查時,走訪村裡找尋屬於石山腳的文化,回溯歷史,挖掘其特別、有特色的景觀和景點。在這些過程中,使我更貼近並了解石山腳,也對於馬來西亞的風俗民情,多一份熟悉的情感。

第三階段來到石山腳新村的最後一晚,我們舉辦了一個成果發表會,邀請村民們一起來觀賞我們在村裡所做的記錄。

到訪馬來西亞,石山腳新村是我們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從一開始見到我們的「家」,接下來的兩個星期,那裡從原本陌生的異鄉,變成再平常不過的日常生活環境,原本有許多不便的生活機能問題,皆被濃厚的人情味一一解決了。雖然自己從小就住在鄉下,對村民的人情味並不陌生,但那種熱情無私的強度,還是帶給我不小的震撼。若設身處地換成自己,想必也無法做到如此令人感動的程度。

進行田野調查時,村民們都非常熱心的給予協助,很不好意思的是,原本從外地來的我們,說要幫村裡做文化地圖,可是因為調查所需的資料甚多,其實村民給予我們的幫助更多。

馬來西亞之行,讓我接觸許多不一樣的人事物,體驗了不同的風俗民情、品嘗了異國美食,在心境和經驗上獲益匪淺,更值得一提的是,遇見一群很熱情又可愛的朋友—拉曼大學的教職員與同學們,感謝他們那時還在學期中願意撥空來陪伴和協助,使我們在馬來西亞二十一天的旅程中充滿了歡笑,這份友誼,將會成為三個星期的旅途中最寶貴的回憶。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