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HAKKACOLLEGEE-PAPER第058期2006/11/05出刊/月刊

 

 

漢語方言概論--粵語

【整理/黎惠文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一、粵語分布地區

粵語是廣東廣西境內,內部比較一致的一組方言。平常說的廣東話,實際是指廣州話,而不是整個粵語。袁家驊認為兩省有近100縣說粵語,O.Y.Hashimoto根據她自己的調查提出是50個縣左右,實際上現在對粵語的調查還不足,很難說個確切的界線。另外粵語區,存在有多種方言,各縣內常有粵、閩、客三種方言,已發表的報告常不說明哪各地區有幾種方言,儘管粵語方言地理,指有大概的了解,可以明確的是粵語,用於珠江和西江兩個流域西江上游及其支流地區也講粵語,廣東、廣西南部一直向西,都可以看到粵語流傳。

海外說粵語的人很多,估計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地有200萬以上的人講粵語,北美有80幾萬講粵語,隨著移民的增多,講粵語的人數會繼續增長。

廣州話是粵語的普通話,廣東境內講閩、客的人,也以當地廣州話為普通話,在香港、澳門也以廣州話為交際用語,廣州話有很多民間文學創作,就發展很多廣東話俗字,但正式寫作一般不用。

二、粵語的區分標準

粵語的區分標準不確定,但可以做為粵語特點有:
1. 從古濁聲母看,凡平聲及少數上聲字,今廣州話讀送氣清音,其他聲調讀不送氣清音,其他方言不一定和廣州話一致,廣西博白古濁聲母,今讀一律是送氣清音,廣西的滕縣和倉梧讀不送氣清音。
2. 還有粵語保留中古的輔音韻尾有8~10個聲調。
3. 最後,粵語入聲根據元音的長短分為3~4個入聲,這些都可以做為粵語特點。

三、聲母

廣州的聲母比吳語湘語簡單。廣州話的舌尖前音,因人而異有的是舌尖,有的是舌面或舌根,多數在前高元音有顎化音,圓唇舌根音,有的贊成分為舌根音加上圓唇介音,有的人從簡化考慮就做圓唇舌根音,喉塞音在零聲母前可有可無,有的人在零聲母前發作g,有人n 、l不分,有些人則分的很清楚。

雖然廣州話,只有一套舌尖前音,但從周圍的方言讀音來看,古代粵語有不同的兩套舌尖音,和北方話捲舌音和不捲舌音相當。見表四。表中不同讀音,並非發音部位的不同,而是把古舌尖前音做舌頭音,把古心母字讀做邊音,把古舌面音讀做舌尖前音,這是一種保留區別的方法。

四、元音

粵語元音的對立,隨方言而異,滕縣有9~10個不同的元音,台山只有5個元音除滕縣外,粵語無圓唇介音複合元音ua或者單元音化(puan>pun)或者把介音算做聲母的一部分(kwan>kwan) i介音多數方言有,廣州話中單元音化io> ce, ie>i 。因此,廣州話是少數幾個沒有介音的方言之一。廣州話8個元音,有7個可做主要元音i y e ce u o aa[a:] 。a[ ]則必須跟元音(i或u) ,或者輔音尾。廣州話有長短元音之別(O.Y. Hashimoto 1972:152以下)主要元音是短元音的,元音尾或鼻音尾就長,主要元音是長元音的,韻尾就短,有塞音韻尾的就全由主要元音的長短來決定。元音的長短和入聲的演變有關,雖然陽江、滕縣、台山等已無元音長短的區別,但古粵語一定有元音長短的區別。

五、輔音韻尾

粵語在保留中古輔音韻尾,這點上顯的最保守。有些閩語、客語也有6個韻尾,但並不和中古的韻尾確切對應,常被前面的元音所同化,如ig>in, ek>et等。粵語除了幾個少數例外的音外,和中古韻尾完全對應。

六、聲調

粵語聲調數目很多。古陰入字據今元音的長短分為2個陰入調,這在別處還未見。於是2個陰入,再加1個陽入,共3個入聲,見表五。很多書面用的陽上字,多數方言,都已讀陽去,表五所表現的,只是口語詞的情況,調值見表六。廣州話聲調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陽調類調值比陰調類調值低,其他粵方言並非如此,滕縣平聲、上聲都有兩種讀法,可能是受到廣州話影響所致。

七、變調
粵語方言有所謂變調,如廣州、台山,有些詞,主要是名詞,用於日常口語中就和原來的單字調不同,如「賊」正式閱讀時[tshaak33] ,口語中讀同[tshaak35]。用來表示日常熟悉的事物,這不是連讀變調,和北方話中的ㄦ化相類。

八、特殊的辭彙

粵語和閩語、客家話等方言一樣,有些特殊的辭彙O.Y. Hashimoto列有很多這些詞,例如(1)表示給的意思,寫作「畀」 ,廣州「pei3」 ,中山「pi3」 ,台山「i3」(<pi3) ,滕縣「bi3」。 (2)表示東西、事物、寫作「 野」 ,廣州ie3,中山ia3,陽江ie3,台山ie3,滕縣ie5。(3)表示男性的詞尾「佬」廣州lou3,中山lou3,陽江lou3,台山lo3,滕縣lou3。(4)雌性動物的詞尾「母也」 ,廣州na3,中山na3,陽江na3,台山na3,滕縣na3。(5)進行體動物詞尾「緊」 ,廣州kan3,中山kan3,陽江kan3,台山kin3,滕縣kan3用這些詞,大概可以判斷是否是粵語了。

九、人稱代詞

粵語人稱代詞是「我、你、渠」,見表七。
複數人稱代詞多數用詞尾「口地」tei6及其同源語,如廣州、中山、陽江、滕縣用變調來表示。

十、領屬格
領屬格用名詞所用量詞嵌於人稱代詞和物體之間,如「渠本書」即她的書。這種用法很特別。

十一、指示詞

指示詞用法不太一致,見表八。
初看起來,廣州話用ko3做遠指很特別。一種解釋是,ko本來用作一般的指示詞,既可近指也可遠指,如法語ce(cette)既是近指也可以遠指一樣,在粵語方言形成近指、遠指對立的時候, ko在有些方言被用作近指,在廣州方言則用作遠指,複數指代詞是兩類,鼻音聲母那一類用於西江以南,舌頭音聲母用於西江以北,粵語否定詞和閩客相似,見表九。

十二、存在否定詞
粵語存在否定詞是上聲,東部閩語客語是平聲,西部閩語、贛語、湘語,則是去聲,粵語上聲讀法可能是受到「有」的上聲調所影響,滕縣m2 theg2的說法和吳語「弗曾」相類,閩西有的方言也屬這種類型。

十三、句法

粵語句法上很有特點。量詞可以單獨用作確指,如「隻鳮」就和泛指的「一隻鳮」相對立,有些副詞用於動詞之後,如廣州話的「去先」就是北京話的「先去」 ,粵語和吳語一樣直接賓語在間接賓語前,如「畀書我」 ,北京話就是給我書,粵語沒有將賓語提前的字句,用這種句型時就用(tsoeg1)將來提前賓語,用的很少,可能是北方句型的借用。

十四、小結
總之,在南方方言中,粵語給人印象受很多北方話影響,我所謂北方話影響成分並非現代一些措詞,而是指可追溯晚唐時期的成分,從粵語音韻系統來看,是從晚唐的中古音發展而來,直到現在講粵語的人,在海外仍稱他們自己是「唐人」 。

 

▲BACK

◆發行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榮譽發行人/ 李羅權校長
◆發行人/ 丘昌泰院長
◆編輯顧問/ 吳學明老師、周錦宏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楊聰榮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主編/ 陳明秀
◆編輯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瑜蔚、黃惠珍、楊惠如、廖致苡
◆網頁設計/ 杜靖瀅
◆連絡電話/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