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HAKKACOLLEGEE-PAPER第058期2006/11/05出刊/月刊

 

 

文字學綱要(上)

【整理/葉瑞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上篇:總論

第一章

古文字學,是指古代通用而現代喪失交際功能的文字,是研究古漢字的秦以前的文字,甲骨文、金文、戰國文、為古文字。秦以後的文,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則為今文字,古文字是屬於語言學範疇。古文字學的作用有歷史考古語言文字學的及其他科學作用。

第二章

文字起源的一般原理(1.)文字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2)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是漸進,文字作為語言的書面形式,它的產生是經過漫長的歲月,從無到有,由少至多,由簡單至複雜。

文字起源於原始記事方法,文字產生也是由原始到文明文字,不是憑空想是觀察世界創出來。漢字起源可追溯至黃帝与蚩尤大戰,於琢鹿亦即少昊時,期距今約六千年。

第三章

世界上文字可分為象形文字,表義文字,拼字文字三大類,最古文字埃及經書字,蘇美爾契形文字,大多表義、表音,世上尚未又有一種文字可以歸之為純象形文字。漢字結構原則貢獻最大是六書說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古文字結構特點有合書(兩各字或三各字合成)、析書(一字分二)、羨文(一種為美觀而增加的裝飾性符號建春秋戰國也點畫或花鳥)古文字演變中,演化在古文字演變中經常性、漸變的過程,聲化(文字演變的共同規律是由表義文字向表音文字過渡)與簡化(文字形體由繁趨簡亦及簡化)是般規律, 訛化(由一時訛誤而積非成是)是特殊規律。

第四章

古文字的考釋
前人關於考釋方法的論述研究古文字以識字為先字是方通亦語言歷史等方面的研究的以進行所謂識字包含兩層:
1.識人已識之字--繼承性識字
2. .識人未識之字--創造性識字

考釋古文字的基本方式:歸納六字,分析,比較,綜合,主要重字內部形音義三要素,考釋基本方法有:
1.字行形體分析法
2.字音假借讀破法
3.字意辭例推勘法
4.歷史比較法
5.文獻比較法

阙疑待問及今後的考釋:從理論上說,古文字應該是可識。但甲骨文識1700多,不識3000,金文識2400,不可識1300以上,戰國文不識者比比皆是。實際研究者考是新字用利多而成功少,今後研究古文字識字,乃是首要任務`是一據已知而求未知以王國維圍標竿。


參考資料:
古文字趣談/陳煒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常用漢兩百字探源/金真姬著 師範大學出版
古文學綱要/唐鈺明、陳煒湛著 廣州市中山大學出版社

 

▲BACK

◆發行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榮譽發行人/ 李羅權校長
◆發行人/ 丘昌泰院長
◆編輯顧問/ 吳學明老師、周錦宏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楊聰榮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主編/ 陳明秀
◆編輯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瑜蔚、黃惠珍、楊惠如、廖致苡
◆網頁設計/ 杜靖瀅
◆連絡電話/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