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HAKKACOLLEGEE-PAPER第058期2006/11/05出刊/月刊

 

 

沒有家的孩子

【文/王麒鈞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這學期擔任老師大學部通識課程的助教,主要工作責任是協助老師上課進行,所以舉凡是與上課有關的事情我都會軋上一腳,當然,這也包括跟大學生一起上課。沒想到卻意外的從中得到許多樂趣,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老師這學期的上課方式主要是上課講授與影片教學為主,試圖藉著影片的觀看來帶領課堂上的討論。這次老師正巧播映的是「鳥踏石仔的噶瑪蘭」,片子不長,約42分鐘左右,片中主要是探討導演成年後才發現自己「應該」是原住民,而去追溯自己的族群身份的一部紀錄片。

在帶領課堂討論時,由於學生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要跟我談什麼,所以得自力救濟,想個法子來開啟討論,最簡單的就是從「你是什麼人?」是閩南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來出發,誘導學生開始說話。有趣的是,當我一組一組的帶領討論後,當然也都問過他們認為自己是那個族群這個問題,發現大部分都學生不是說不知道,不然就是說:我「應該」是○○人,很少有學生能直接了當的跟我說他是哪一族群的。

學生們的反應不禁讓我開始思考著: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族群認同是否重要,如果重要,卻又為何對自己所應歸屬的群體如此陌生?但若是不重要,現在談論族群還有意義嘛?但不能否認的,族群議題的討論目前人是方興未艾,但我思索著是否有什麼外在刺激會讓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族群身份,進而認同或是捨棄呢?

 

▲BACK

◆發行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榮譽發行人/ 李羅權校長
◆發行人/ 丘昌泰院長
◆編輯顧問/ 吳學明老師、周錦宏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楊聰榮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主編/ 陳明秀
◆編輯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瑜蔚、黃惠珍、楊惠如、廖致苡
◆網頁設計/ 杜靖瀅
◆連絡電話/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