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0期 2008/09/05出刊/月刊    

 

 

淺談客語認證

【文/李雅婷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三生)】

  行政院客委會自94年首次舉辦客語能力認證初級考試以來,即獲得各界廣大的迴響,為了增加客語認證的功能性與實用性,且為了支援國中小學鄉土母語教學的客語師資所需,於今年又增加了中級暨中高級測驗,成績通過者有機會取得鄉土語言教學中的客語支援教師資格。此外,通過認證者,在客家地區的公務機關也有優先任用權。但平心而論,通過客語認證僅是證明了客語能力,和英文檢定和日文檢定比起來,客語認證本身確實不如這些被企業所重視的語言證照。

  但這一連串的語言政策,鼓勵性質大於證照本身的實用性,主要目標是要帶動全民學習客語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表示客家話已成為政府部門重視的語言,甚至連非客籍的謝長廷、馬英九等政治人物也先後取得認證,無論這些政治人物報考的動機為何,但至少,這顯示參加客語認證已是一種趨勢所在,即使客語認證本身仍有許多爭議之處。

  行政院客委會和原住民委員會的成立,可視為中央政府對於少數族群重視的開始,過去被置於台灣/中國民族主義框架底下的少數族群,其主體性也特別容易被忽略。而多元文化主義趨勢的盛行,以及台灣本土意識的復甦,也讓少數族群可以重新建構其族群性。只是社會上仍有少數人對於這些族群政策不以為然,認為不該突顯族群的特殊性,甚至刻意將其矮化與邊緣化。以客委會的語言政策為例,其政策包括舉辦客語能力認證、實施客語生活學校與營造客語無障礙環境,這些政策背後所代表的意涵是希望能藉由客語的復甦來喚醒客家人對於自我的認同。雖然大部分的族群認同來源還是基於血緣關係,但語言是最能代表一個族群的表徵,沒有語言文化的族群也等同於名存實亡。

  據客委會內部的統計,今年參加客語認證中級暨中高級測驗者超出原本預計中的報名人數,其中又以客家人的比例最高,佔九成五以上;在職業方面,也以公務人員、教師及學生的比例最高。顯示現今通過認證的配套措施是有足夠的誘因吸引民眾參加,亦即證照本身具有實質的加分的作用。但以目前來說,客語認證仍被定位為客家人的語言能力鑑定考試,報考者也幾乎都是以客家人為主,吸引其他族群報考的誘因並不多,因此,在未來,我們也期望客語認證能持續舉辦,並能多鼓勵非客籍人士來參加認證,畢竟,現今是證照時代,多一張證照也就多一份競爭力,雖然升學、就業等現實因素還是最實際的考量,但最重要的是,如果整體配套措施配合得當,整個社會也能提供一個讓客語健全發展的環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客語認證也能成為人人爭相報考的語言能力認證考試。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代理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