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2期 2008/11/05出刊/月刊    

 

 

博物館工作坊記事

【文/林筱蓉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時間:97年9月22日(週一)14:00~17:00
主講:王嵩山/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主題:Museum Studied: An Introduction of Museographic Perspectives

博物館基本上是處理「過去」:interpretation & communication;最重要的是「收藏」(collection)←用以與其他文化組織機構產生區別與差異。

Museology:博物館學→類博物館哲學、文化、歷史與社會的發展探究
Museography:博物館誌→從一個單獨的博物館如何定義其角色等一套實踐方式,又稱museum practice.

文化對物件、時間、文化與空間的觀念都會聚集在博物館裡而curator是博物館中的靈魂人物,負責管理博物館內做為研究、教育和展示的收藏品(以物之體系為主),在較大的博物館裡也負責部門管理的工作。甚至必須負責展示與教育,直接與觀眾接觸。
 


時間:97年10月6日(週一)14:00~17:00
主講:黃貞燕老師/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主題: Exhibition of Cultural Museum

此次,黃老師帶領我們以民俗博物館做為文化博物館之例,探討文化博物館的成立、展示與影響。民俗博物館的起源為貴族蒐集珍奇異饈的場所,而萬國博覽會等大型的展示,是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的產品,殖民母國藉此彰顯對殖民地控制強度與滿足人們對於奇風異俗的想像。民俗博物館的藏品與藝術博物館相異,而也不等同於歷史博物館,民俗博物館的藏品,可能是日常生活的器物,然而因其擁有代表族群生活群像的意義,因此具有收藏價值。以日本民博為例,我們看了一個特別的展示-首爾生活展。在這個展示中,可以窺見現代生活在首爾的人們的日常生活,而這樣看似缺乏歷史價值的展示,多年後也許是重塑此族群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礎。
 



時間:97年10月13日(週一)14:00~17:00
主講:劉惠媛老師/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主題:Exhibition of Arts Museum

美術館的觀眾是少數的。這是劉老師破題的一句話,簡單點明了美術館所具有的特性。課堂上劉老師提了一個例子,藍領勞工不會將參觀美術館當作家庭休閒活動的選擇。美術館是否具由排他性?抑或是美術館代表了某種社會階級的休閒活動?我們由美術館發展的歷史與歐洲美術館設立的背景,可以清楚知道美術館與社會階級、帝國主義的連結。現今新興美術館已不以蒐藏藝術品為主,資金與藏品的來源是主要影響因素,轉以裝置藝術或行動藝術為主,呈現多元發展的狀況,如台灣的當代藝術館。
美術館建築本身就是藝術。因此有相當多閒置空間轉化為美術館的案例,而美術館建築在兼顧藝術與實用的面向上,是較有挑戰性的。

 


 

時間:97年10月20日(週一) 14:00~17:00
地點:文學院A113
主講:林崇熙/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兼副院長
主題:Exhibi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這堂課讓我們回顧科技與現代性為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衝擊。而科技與現代性也著實改變我們的歷史與日常生活。在這裡我們要強調科技的進步,抑或是現代性導致的去脈絡化與去地方化?這都不是博物館可以解決的。博物館在展示中握有權力,而「選擇」是博物館展示的課題。我們無法避免選擇,那麼在其中就必須斟酌,盡力使展示能言述大部分的意義,避免偏頗與過度的權力濫用。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代理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