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2期 2008/11/05出刊/月刊    

 

 

族群的起源是什麼?本質論的族群觀點為何?

【文/蔡佩宜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閱讀文章>:
*Weber, Max (1996) “The Origins of Ethnic Groups” In Ethnicity (Oxford Readers),
John Hutchinson and Anthony D. Smi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35-40.

*Geertz, Clifford (1996) “Primordial Ties” In Ethnicity (Oxford Readers), John
Hutchinson and Anthony D. Smi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40-45.

*Eller, Jack and Reed Coughlan (1996) “the Poverty of Primordialism” In Ethnicity (Oxford Readers), John Hutchinson and Anthony D. Smi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45-51.

一、摘要:
Weber:
在這篇文章中,其實Weber最主要的就是談論到族群的起源。另外,族群則是擁有共同文化、血源、語言、宗教等等,所構成的獨特社群,而族群強調個人主觀的認同,他們凝聚力較強。種族可以用來區分你我的不同,如膚色、髮色、眼睛、輪廓、鼻型等等,而種族則是優勢者去對抗某一群人,而造成所謂的種族差異或種族歧視。而西方社會中黑人及白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最窮的白人則是認為自己比最有錢的黑人地位還要高。另外,美國的黑奴,在美國社會中造成這種不平等的階級狀態,所以黑人要求要解放黑奴並且爭取平權。Weber也談到部落及政治社群的概念,另外,部落意識其實具有政治的意義。

Geertz:在這篇文章中Geertz最主要是強調原始的連結,而實踐及認同則是文中所提到的二項目的,這二項目的則是能促進進化力量而這也可能是一種阻礙。而認同要歸因到原始的連結,而現代的連結是一種政治的權利。另外,政治的不完整就產生了衝突,這是需要一個完整的國家及領土,所以,市民政治需要一個領袖來維持國家的運作。另外,文章有提到六個原生連結並加以討論,而這六項原生連結則是包括了既定的血源關係、種族、語言、地區、宗教及習俗。

Eller:在這篇文章中Eller則是討論了演繹性、不可言喻的及情感作用這三個概念。

<在第45頁的部份>則是提到了對原始信仰或偏好的觀念則是有三個不同的想法:
1、這邊提到了原始的定義則是包括了真實、自然的以及靈魂的,而這些則是演繹性的而不需要社會性的。
2、這邊提到原始的觀點是難以形容的。
3、原始的概念可以稱作是一種情感作用,另外,一些較難理解以及非社會化的觀念則是很難以想像的,從一些社會學、人類學及生理學這些理論的概念則是空洞的。

P46< Apriority 則是談到了演繹性>:
1、在第一段則是談到了族群的認同看起來可以被更改或是再製的,另外,Mary Waters這個人則是認為美國的個人認同是有選擇性的。而Joan Nagel則是認為族群認同是有流動性的。
2、在第二段的部份,Kasfir則是認為新的族群團體在殖民的規則下是突然出現的。另外,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其實新的族群認同是被創造出來的,如非洲這個國家常常被殖民,而研究者在研究非洲這個地區時,往往對他們貼上了一個標籤,而他們則會有所抗議或是接受。另外,像是一些原始的偏好、族群定義或是族群團體則是可以被建構出來的,而原始的偏好是被製造出來而非給予的。
3、在第三段的部份,Lal則是指出族群是被爭論同意的。另外,族群這個概念是不斷改變的,所以族群文化是感情的連結,而這個族群文化在傳承給後代或是子孫時,這就是一個不斷的演繹。
4、在第四段的部份,Lal則是認為族群的義務是制度化,他又認為族群是群體的權力包括了一些缺少資源的分配。
5、在第五段的部份則是提到了動員的重要性,而這邊有包括了二個觀點:一為文化資源的行動是真實足夠的,而不是原始的情感。而二這個部份則是有點不太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是什麼?

P47< Ineffability則是談到了不可言喻的>:
1、在第一段的部份,Geertz則是認為對於原始的偏好不需要用說的,而原始偏好的關聯則像是一些風俗習慣、相同語言、血緣等等,這些則是不可用言語來強制的。
2、在第二段的部份,則是提到了這種關聯對於社會分析是不受影響的,而社會的行動者常無法解釋他們的感覺及行為,而這至少不是社會學有趣及有用的方式。另外,社會學家應該只是滿足於外行人的世界視野。
3、在第三段的部份,則是提到了社會學的分析者能夠清晰地說明族群的結合及族群的行動者,而這也就是Kasfir所說的「族群的承包人」明顯是操弄族群。
4、在第四段的部份,則是提到了這些非核心的人,認為族群的產生是由於特殊的社會情況,另外,Spicer則是提出了族群和情況的連結,是一種對立的概念,他並且反抗一個沒有合併的社會。另外,Scott則是使用了Spicer的見解,並且有二點看法,一為較優秀的對立地位及較優秀原始信仰的情感產生;二為對原始的信仰則是須被經驗所引起,因此就必須對於原始的信仰情況相聯結。

P48< Affectivity則是談到了情感作用>:
1、在第一段的部份,則是提到了另一種最初的現象則是區別了一個社會現象,而感情的部分則是難以理解的。另外,對於原始信仰上的術語則是來自於:情感及聯繫。另外,McKay則是認為原始的信仰應該把焦點放在族群結合的情感強度。是關注於我們對於族群聯繫中的廣大情感力量上。
2、在第二段的部份,則是認為我們不能否認前面的敘述,而像是一些情感的品質問題,這其實是攸關人類的社會生活,當然這是很重要的,而這也成為了近幾年來許多學者所探討的問題。另外,是否要承認與前述所說,像是接受一些原始的信仰,這其實留待後面學者所解釋。
3、在第三段的部份,族群感受所產生出的情感力量,則是由於族群及親屬關係的聯繫。例如,族群是否可以視為親屬關係中的一種延續,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祖先"讓我們有族群團體有著類似家庭的觀念…,而這種觀念是存在於家庭關係之中,這有著共同的義務以及對非家庭成員的排斥。"另外,支撐一個家庭則是透過相關的族群團體,而家庭就會被歸類於族群情感上的連結。我們同意族群是透過情感力量,而這跟家庭一樣是透過聯繫來連結的,或是可以說兩者的聯繫特徵都是因為人們自我維繫的能力。因此,最初的聯繫則是來自於親屬關係,而這也讓我們可以充分了解聯繫中的來源。
4、在第四段的部份,則是對於這些爭辯是來自於:原始的聯繫其實在本質上是否與其他聯繫有所不同,或是在團體中他們有各自的為基礎聯繫。Horowitz認為,他們有各自的組織及分類,例如在感情上的都會被認為是極端而非對立的,然而我們不能直接這麼認為。另外,Scott認為,沒有對原始信仰狀態的維持,"我們有著人們的活動…除了熱情,在一個完全合理嚴肅的方法之下。"然而,有很多社會學家,對於人類的本質並沒有辦法完全合理地去解釋,而對於情感,原始似乎給予這個分析是同義性的。但事實上來說,原始意味著對原始的信仰所要傳達的是一種情感想法。然而糟的是,那些想法無法給予我們去了解情感的意義所在。
5、在第五段的部份,則是認為謬誤其實主要是來自於目前的目的,但我不明白此目的是指什麼?另外,這些情感的聯繫並不存在於社會的影響之下,但應該以某種方式而含有自己的關係如親屬及族群關係,而這也導致成為了一種神秘的情感。另外,社會生物學儘管已經到達了困境,但社會生物學仍然對親屬關係具有專業的分析。
6、在第六段的部份,則是提到了這個謬誤的來源是起因於社會學及人類學最初失敗的情感觀念。另外,像原始的連結則是一種親屬關係,而情感的認同則是很抽象的。
7、在第七段的部份,則是談到了在這篇文章裡面有所爭論,如缺乏對族群原始信仰或偏好的分析及說明。
8、在第八段的部份,則是認為族群的特點確實是影響的癥結點所在,但這並非意謂它是最為原始的,它是社會進化中一種清晰且可分析的現象。事實上,最終對於原始的信仰則是掩飾了一種錯誤的聯繫,而這種錯誤的聯繫是在文化的影響之下所產生的。事實上,族群的經驗給予了他們的身分,而族群情感是可以透過一再地被練習所產生出來,而這不用透過論述及藉助原始的理論所產生出來,另外,當我們打擊談論族群的學者時,我們可以確信社會學對於原始信仰的使用會明顯地減少,因為它缺少經驗主義的支持、社會的基本狀態及反理性,而族群認同則是來自於他們的經驗。

二、重點整理:
Weber:
Weber提到部落及政治社群的概念,並認為部落意識其實具有政治的意義。
關鍵字:political community、ethnic group、tribe

Geertz:
1、實踐及認同則是Geertz所提到的二項目的。
2、六項原生連結則是包括了:
(1)既定的血源關係:如直系後代、家庭等等,社會親屬關係就被當成是一種部落,而傳統的血源關係則是被當成是一種限制。
(2)種族:我們是同種族是假定的一種親屬關係,而外表的身體特徵則是包括了膚色、髮色等等,而這些都是身體的特徵,這和親屬關係是不同的。另外,種族階級的劃分是很相近的,如黑人及白人等等。
(3)語言:語言不必然是衝突發生的原因,而語調是一種社會衝突。
(4)地區:地區因素在國家是扮演一個重要的因素。
(5)宗教:作者以一些地區的宗教為例,並提到了這些地區居民的居住感覺。
(6)習俗:相異的習俗則是基於國家的不統一。
關鍵字:primordial ties、assumed blood ties、race、language、region、religion、custom

Eller:

1、Mary Waters認為美國的個人認同是有選擇性的。另外,Joan Nagel則是認為族群認同是有流動性的。
2、族群這個概念是不斷改變的,所以族群文化是感情的連結,而這個族群文化在傳承給後代或是子孫時,這就是一個不斷的演繹。
3、原始的概念可以稱作是一種情感作用。
4、Geertz認為對於原始的偏好不需要用說的,而原始偏好的關聯則像是一些風俗習慣、相同語言、血緣等等,這些則是不可用言語來強制的。
5、原始的連結則是一種親屬關係,而情感的認同則是很抽象的。
6、族群認同則是來自於他們的經驗。
關鍵字:primordialism、apriority、ineffability、affectivity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代理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