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3期 2008/12/05出刊/月刊    

 

 

美術館之隱喻

【文/林筱蓉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美術館的開始是中產階級與貴族的收藏品展示,在這裡老師提問了:你第一次去美術館是誰帶你去的?在老師的例子中,藍領階級認為美術館對其具有排斥性,但白領階級則較容易進入美術館。

  我想起個人生活經驗:拜台灣十四項建設的文化中心(現已改為文化局)設立所賜,從小父母親就常帶我們參與文化中心的各式展覽與藝術活動,對於藍領階級的父母而言,首要的選擇並非展示的稀有性,而是展示免費與否。由於經濟情況,我們的假日家庭休閒活動通常是參觀文化中心或清大的展示/藝術活動,接著是到文化中心或清大的戶外區域散步、放風箏,選擇的前提非常明確是不需要多餘花費,又能兼顧寓教於樂。由於父母自身的興趣,因此美術展覽常是我們兒時的假日休閒娛樂,但音樂表演類的展演活動則依附於大前提--免費,才得以納入考量。

  參觀美術館對歐洲新興中產階級是一種生活風格(Life style)的展現,中產階級大力投注金錢在獎勵藝術的創作與收藏藝術作品,試圖形塑一特殊的階級,與工人階級及貴族階級區分。在臺灣推廣藝術教育的政策下,社會風行的生活風格(Life style)使參與藝術活動增加了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然而當個人選擇參與藝術活動時,仍不免於被habitus所侷限,habitus在不自覺中主導人們對於社會活動的參與,當我們選擇要不要去美術館,並非我們不喜愛美術館,而是美術館在我們生活經驗中佔與的位置,由老師所提出的藍領勞工為例,他的生活經驗中美術館具有排斥性,因此他在選擇休閒活動時並不考慮美術館;反之,以我父母的經驗,由於他們對於美術的喜愛,因此選擇休閒活動會以美術展覽為主,考量經濟狀況以免費的為主,但當有吸引他們的美術展覽時,他們會願意花錢去參觀,例如橘園美術展、印象派畫展等。
 
  Habitus影響人的選擇,我們大致上不選擇與生活經驗遠離太多的決定,我們受限於隱形的社會階級,將自己的生活風格(Life style)不斷重貼與再生產。但這並不代表habitus使得社會階級是穩固不變的,反之,他具有可流動性,個人是可能因為相異的生活經驗,藉由教育資本取得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而改變個人的habitus。例如我的父母在經濟狀況允許時,觀看藝術展覽的意願提高,甚至於凌駕去購物或是享受美食,因此個人興趣和經濟條件提高改變了habitus。

  近年來,臺灣許多大型美術展都吸引了大批參觀人潮,但也就如同老師所言,許多觀眾並不清楚自己觀看到什麼?而重點是參觀美術展,代表的生活風格(Life style)與隱喻的社會階級,也難怪美術展中最多人駐足之處是美術館的賣店了。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代理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