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3期 2008/12/05出刊/月刊    

 

 

Karl Marx的讀書心得

【文/吳依萱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紀登斯說:「就某個意義而言,馬克思的著作橫跨了三個世紀。」馬克思著作的根源是在十八世紀的晚期,也就是源自於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所帶來的政治與社會變遷。早期的馬克思曾經鍾情於黑格爾的唯心論,並認為:「我們必須從對象的發展上細心研究對象本身,其間不可以任意加以分割;事物本身的原理性在這裡應當作為一種自身矛盾的東西發展,並在自身求得自己的統一。」雖然馬克思是如此認為,但他對黑格爾的學說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身為一位研究者,非全盤承認任何一個學說或理論,這樣的態度是值得讚賞的。另外,早期影響馬克思的重要人物還有費爾巴哈這一位,馬克思對他的激賞是在於費爾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質》中所提到的論點:對人的研究,起點應該是生活在真實的、物質世界裡的真實的人。費氏與黑格爾之間的論點差異性很大,可以說是一減黑格爾等於費爾巴哈,或許這可說是馬克思對於整合自己的理論的手段之一。

  在閱讀時,筆者認為馬克思最難懂、最抽象的部分是他哲學人類學中的human beings,人的本質,人之所以為「人」,而不同於其它生物的特徵。而我對他的理解是,像成年的大眾在人世間生活久了,對於社會、生活事物周遭敏感度、覺察力已經降低、或喪失,然後又沒學過社會學,看過《見樹又見林》,或是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像》,大眾自己的人的本質早已埋沒於日常生活之中,或是可以說是馬克思談的「異化」,要不然就是韋伯所擔心的大眾自製的「鐵籠」。筆者認為馬克思或是韋伯所提出的解決「人的本質」的方案,可行度在現代社會是非常的低。因為現在的科學技術不只是屬於現代,也是一種後現代,是遠在十九世紀的馬克思所無法想像的世代。

  馬克思的幽靈,那位如性感女神身上的那層薄紗的幽靈,透過馬克思的資本主義理論在二十一世紀裡美國、中國、冰島、南韓、或是台灣飄搖著。或許原本的馬克思資本主義已經變形,但是他的理論依然可以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或是更多不同層面的關係上,而不單單只是生產,只不過是依使用者的喜好而定罷了。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代理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