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3期 2008/12/05出刊/月刊    

 

 

客家人自我認同感

【文/黃倖慧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一生)】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於民國93年委託執行「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藉由科學的調查方法蒐集資訊,以推估全國客家人口數,以及縣市、鄉鎮客家人口數,作為未來施政之參考。本研究之重要性及特色:大樣本電話訪問及面對面深入訪問兩種方法並用,針對客家認定及認同議題進行深入瞭解。

  此份研究以「我以身為客家人為榮」作為客家民眾對客家身分認同的衡量指標。研究發現居住地區在客家鄉鎮的客家民眾對「我以客家人為榮」意見的非常同意度較非客家鄉鎮高(50.2%)。也就顯示大部份移居他鄉的客家人對自我的認同感較低。

  這項研究調查結果十分值得我們去省思這背後的形成原因為何。就筆者的觀點來看:台灣電視媒體播放以國語佔大部份外,第二重的比例就是閩南語,客家頻道電視台則是少之又少。因此,在媒體傳播中客家人與原住民皆屬於弱勢,在居住環境與媒體都較偏重閩南族群時,客家人往往自我認同感較低。這猶如沉默螺旋效果一般,客家人可能受大環境的影響害怕被孤立,因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就筆者的經驗而言:往往在跟學弟妹介紹自己所讀的科系「客家政治經濟所」時,學弟妹常會投以異樣的眼光,認為政治經濟系為何非得加上客家兩字。

  早期政府推廣國語政策,學生在學校不能說母語,導致母語漸漸流失。反觀90年政府推行鄉土語言教學政策,積極鼓勵學生學習母語,目的就是防止文化產生斷層而無法延續。在此一政策實施時,許多文獻指出鄉土語言教學資源分配不均,想修習客家語的同學往往被併入閩南語教學課程(原因:師資不足、休習人數過少)。至此,我們不難看出即便是單純的教學政策執行,客家人往往就成為犧牲者,而缺乏學習環境小朋友們又該如何進一步提升對自我族群的認同感,則有待各個學校的努力。

  族群認同感是需要環境去加以培養,除了從教育面去實行,媒體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幾年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的蓬勃發展,目的就是為了行銷客家,讓大家對客家文化、客家傳統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但在讓其他族群認同我們之前,客家人本身需要有更高的自我認同感,如此一來才能提升族群的凝聚力進而對客家相關產業的推廣投以更高的熱忱。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代理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