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4期 2009/1/05出刊/月刊    

 

 

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偕同客家校院系所代表

赴教育部爭取放寬專任師資限額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玉振12月16日在客委會學術發展委員會四位委員及各大學客家學院系所代表陪同下,與教育部部長鄭瑞城協商放寬客家學院系所聘任專任師資限額等未來發展相關事宜。黃主委指出:「這些學院系所在傳承客家、推廣客家文化方面很重要,希望教育部能協助其未來發展。」鄭部長回應,將與幕僚研議是否能將保有傳承客家文化的特殊價值納入審查原則。

  教育部於今年1月3日修正「大學院校增設調整院系所學院學程及招生名額總量發展審查作業要點」,明定「研究所專任師資應達七位以上」,造成許多客家獨立系所因員額不足,可能面臨整併的命運。客委會學發會召集人蕭新煌在會議中表示,客家研究為新興發展的學門,有其特殊性,一旦合併,反而違背學術發展價值。他說:「學發會作為客委會與學術界的橋樑,能夠同時『苦學所苦』及『苦官所苦』,如果客家系所可能合併的消息傳到鄉親耳裡,就得『苦民所苦』了。」蕭新煌認為,客家學術研究與其他有百年歷史的學科難以比較,更希望教育部的良善美意不要帶來負面的結果。

  學發會委員徐正光則一再強調客家研究的主體性,他表示,過去二、三十年來新興的普世價值:族群、文化、性別主流等應作為學術主體的議題,幾乎全被當政者忽略,造成大環境的偏差,也形成教育部制定政策的盲點。他呼籲鄭部長要以長遠的眼光來看教育,讓客家等對國家與社會發展有益的價值觀,成為學術研討的重要課題。同為學發會委員的張維安教授則引用去年對客家學院系所發展的研究加以佐證,他說,客家學門本來就是跨學科而豐富的,是台灣多元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各客家系所的重複性不高,師資來源與學生出路也都很良好,就研究數據來看,表現相當不錯。林修澈教授呼應三位委員的說法,他認為台灣的客家研究可以影響其他國家,更能協助台灣在客家研究方面擁有國際地位,就此面向而言,他認為台灣客家學術應該有更不一樣的定位與面貌。

  目前全台共有六所學校、十三個系所將重心擺在客家研究,本次協商會議各校皆由院長、系所負責人代表出席,分別陳述實際行政上的困難,以及需要教育部協助的部分。多數代表希望教育部能放寬師資員額,並思考如何滿足教師開課基本時數的需求,另外,校方需有強大財政支持為後盾,三管齊下,才能維持獨立系所的生存。聯合大學客家學院代理院長楊美雪說:「客家學院讓聯合大學從工專順利轉型為綜合性大學,是聯合大學的驕傲!」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助理教授羅烈師則指出,或許可以透過跨校的合作機制,或是其他方式,讓客家研究系所得以繼續發展。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陳和賢與屏東教育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長劉明宗同時強調客家研究的主體性,他們呼籲教育部應納入其他面向標準,而非僅以員額數目為唯一考量,就決定獨立系所的未來。

  教育部長鄭瑞城在聆聽完15位專家學者的意見後表示,人文學科最終的關懷,是應被特別注意的,他更強調,修正該要點的立意在於活化系所學術交流,卻因一點點疏忽,造成「一條鞭」的做法。鄭部長承諾,未來幾日內將請部內同仁儘快完成檢討,他更表示,期待台灣客家研究開花結果,也希望客家研究能拋棄成見,透過區域、甚至是全國性的合作,以更強大的力量,打拼出更好的成績。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43304&ctNode=308&mp=307&ps=1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代理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