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5期 2009/2/05出刊/月刊    

<此為學生習作園地,不代表本院立場>

 

《一八九五 乙未》觀後感

【文/游明潔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一生)】

  看了客家大戲《一八九五 乙未》,義勇軍的三位頭頭:吳湯興、姜紹祖、徐驤,雖然都不是軍人出身,但奮勇抗日的情懷,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失去的政府的奧援,或許他們也知道自己是以卵擊石,但就是為了不要失去自己的國家而努力的在抵抗著,如同敢字營的口號:「敢人所不敢,為人所不為」。我覺得他們對國家的想法,或許是因為客家族群在歷史中,長期處在遷徙和顛沛流離的過程中,所以更能體會到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吧!

  看完《一八九五 乙未》,雖然沒有熱淚盈眶,但也是滿腹的感動,如同電影標語所說的:「一個男人,對他家園的愛;一個女人,對她男人的愛」,看完才真正能體會其中的感動。

  裡頭有戰爭的現實;族群的融合(客家、閩南和原住民);親情的不捨(母親對孩子要去打仗,內心掙扎不已的心情);愛情的感動(妻子看著丈夫要遠征的心情)…。或許礙於經費的不足,許多大場面或情節的連結,沒有處理到很細緻,但我覺得這瑕不掩瑜,導演想表達的就是這部在台灣真正上映過的歷史,讓我們這些後生晚輩對於歷史課本生硬的文字之外,還可以藉由畫面更深刻體認,也因為客家義勇軍的「勇氣」而感動。

  就像我原本對這段歷史的印象幾乎趨近於零了,網路上也在討論歷史課本寫到這段似乎只有簡略的記載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及唐景崧和丘逢甲不戰而逃的先後落跑,但對客家人這段英勇奮戰的故事,沒多加陳述,只用「義軍打游擊戰,奮力抵抗」等等,很草率的帶過去。而藉由看完這部片以及資料搜尋一些不明白之處,讓我對一八九五年的台灣,更加了解。我相信戰爭雙方都是迫於無奈的,在這部戲中,我沒有看見戰爭的二元論,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在重重背景中,各種情感的交織展現。

  期盼這部客家大戲,不管是客語發音也好,或是客家取材也罷,只要可以讓大家更認識客家,也可以帶動後續客家文化的發展與延續!不論是藉由客家音樂、客家電視或客家電影等等手法,讓客家文化可以保存流傳甚至更加創新!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