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6期 2009/3/05出刊/月刊    

<此為學生習作園地,不代表本院立場>

 

紀錄片《石頭夢》

【文╱林柔辰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胡台麗的《石頭夢》用溫暖的心關照台灣族群問題;主角劉必稼是外省來台軍人,隨著軍隊到東部拓墾,在當地娶了具有阿美族和平埔族原住民血統的寡婦
,並收養其兒子阿興,花蓮木瓜溪畔的這個村子裡,還有許多家庭都是這樣的情況:外省來台軍人娶原住民妻子。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到東部開墾的還有閩南人、客家人,片中有提到原住民女人也會嫁給閩南人或客家人,但由於故事主角是劉必稼,片中幾乎沒有處理到這一部分。

  片中拍攝到宗教信仰的部分,讓人印象深刻:有位太太(原住民),她什麼神
都拜,穿著道服的太太虔誠地拜天公、拜家裡供奉的神祇,年邁的外省丈夫放空地坐在廳堂,太太要他拜他就拜;原住民族是信奉祖靈的,在這一幕裡,看到的卻是穿著道服、拜著很多神的原住民太太,顯示出原住民族宗教信仰似乎逐漸被漢人的宗教所取代,另一方面,劉必稼的妻子和朋友身體有不舒服時,會尋求部落巫師的協助;兩相比較下,原住民在面對漢人文化時,並非全盤接受,即使語言在消失中,深埋於心中的信仰,腦中不變的價值觀,仍在不知不覺中顯示了他們自身的文化特徵。

  就像劉必稼在妻子死後,開始嚷著要回湖南老家靜一靜,阿興不能理解也無法諒解,姑且不論在劉必稼心裡,台灣究竟是不是個落地生根之處,從「回湖南
」來看,湖南對他而言就是家鄉,是能引起鄉愁的地方,當他想休息一下的時候
,唯一的棲身之所就是那日思夜盼的故鄉,或許正是故鄉地點的不同,阿興才無法體會劉必稼的心情;放大來看,本省人與外省人除了歷史經驗、文化的不同外
,「故鄉」的觀念也有所差異,因此引起族群運動的不只是菁英領導的建構的想像,真正能喚起群眾的是「情感」,也就是Anderson所說的「有機的共同體之美」(the beauty of gemeinschaft)。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